-
友情链接:
在东亚,日本一直都是我国的强大对手。
尽管它的地理面积相对较小,但它的国力却一直不容小觑。
历史上,日本以其崇尚武力的特点,对我国构成了持续的威胁。尤其是甲午海战和14年战争,对我国造成了深刻的伤痛。
正因如此,在整个东亚圈,我们可以说与日本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即便如今80多年过去了,但加诸于民族的伤痛,却时刻难以忘怀。
基于此,不由地想起了此前一档节目,倍受尊敬的“战忽局局座”张召忠,接受一档访问节目时有人提出。
假如日本再次来犯,我们能打赢吗?
当时此问题一出,整个现场的气氛瞬间变得十分凝重。
所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聚焦在了军事专家张召忠身上,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好奇,都想听听他的见解与答案。
当时张召忠面对这样一个敏感而复杂的问题,并没有立即给出答案。
他深知,战争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胜负问题,它涉及到的不仅仅是战场上的较量,更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的综合博弈。
甚至还会关乎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走向。
于是,他带着大家一起回顾了一段历史,他指出中日两国之间确实存在着复杂而深刻的恩怨纠葛。
然而,他也强调,历史只是过去,它虽然重要,但不能成为我们判断未来的唯一依据。
接着,他从理论的角度入手,深入剖析了当前国际形势下的中日关系。
一、中国没必要出手
首先他提出,目前的中国并没有与日本开战的必要性。
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趋势,而这也是近八十年来人类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这短短八十年的时间里,中日双方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方位地完成了各自国家地位的更迭与变迁。
如今的中国,已经是一个拥有强大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国,而日本也同样是世界经济和科技的重要一极。
因此,从各方面的观察和分析来看,中国都没有必要与“宵小之辈”斤斤计较,更犯不上轻易动用武力。
张召忠的这番话,既体现了他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也展现了他对当前国际形势的敏锐洞察力和理性判断力。
其实,从这些年日本在钓鱼岛及东海问题上的静默就可看出,日本在强大崛起的中国面前,已经有些甘拜下风的意思了。
二、中日差距越来越大
二战后,日本在“太上皇”麦克阿瑟的大力鼓吹与美国的扶持下,迅速实现了经济复兴,创造了所谓的“日本奇迹”。
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经济一度仅次于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甚至还扬言要买下美国纽约。
美国得知后倍感压力,于是于1985年炮制了一个“广场协议”,开始制裁打压日本。
进入90年代后,日本经济陷入了长期停滞的困境,人口老龄化、创新能力不足、国际竞争力减弱等各种社会问题出现,使得日本大势已去。
反观我国,虽然上世纪50/60年代,刚刚解放后一穷二白,但我国勤劳的民众并不认输,在各个领域实现着突破和超越。
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通过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决策,实现了经济迅猛增长。
并逐步从传统的农业国转型为工业化、信息化国家,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使中国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在全球贸易和投资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的GDP已经将近日本的4倍,且还在强劲的增长中,这使得未来中日的经济差距会越来越大,也意味着中国有更大的胜算。
除了经济层面,我国在政治和国际地位方面,也是碾压日本的。
尤其是近两年,我国先后斡旋了伊朗、沙特的关系,又调和了巴勒斯坦内部14个党派之见的矛盾,使得我国国际影响力和大国担当更上一层楼。
而日本,尽管也进行了深刻的政治变革,成功构建了民主政治体系,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与国际环境的双重制约,其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力仍显得相对有限。
更甚者,日本国内政治长期深陷于财阀与政党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之中,导致政局频现波动,这无疑进一步制约了其国际地位的提升。
在军事与科技实力的比拼上,中国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装备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同时,国防科研与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显著加强。
特别是在航天技术、人工智能以及新能源等前沿领域,我们实现了重大突破,展现出了强大的创新实力与发展潜力。
三、日本后继无力
相比之下,日本虽然在二战时期曾拥有令人瞩目的军事力量,但后来受到和平宪法的严格限制,其军事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
即便,近年来日本也在逐步调整其防务政策,加强了自卫队的建设,并提升了军事装备水平。、
但与我国“地表最强”的陆军部队相比,还是有着明显差距的。还有海军和空军方面,我们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足以压制日本。
最后,张召忠教授还直接表示,日本是一个没有前途的国家。
1、经济上,日本近年来面临经济增长乏力、日元贬值压力以及产业竞争力下降等多重挑战。
2、社会层面,日本的人口老龄化与低生育率问题日益严重,导致劳动力短缺和社会负担加重。
3、日本在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受到美国的较大影响。这种外部压力,限制了其自主发展空间。
4、日本国内资源匮乏,对外部的依赖程度很高,这不仅会制约其发展,也会使得其在应对经济波动和国际市场时,显得较为脆弱。
即便如今日本几乎已经失去了与我国掰手腕的能力,但有一点,世仇不可忘,历史不可忘。
我们在感受自信和优越的同时,亦需警醒,切莫因一时之冲动,而丢失了革命先辈以血肉之躯为我们开拓的和平图景。
因此,让我们铭记历史,但不被仇恨所束缚;让我们珍惜和平,但不忘提升自我。
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坚定的步伐,更加自信的姿态,去实现华夏民族的伟大复兴。
最后,今天是八一建军节,让我们为曾经为民族解放,经济发展,国家崛起的伟大先贤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读者们,关于“中日如今的差距”,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